扬州
切换分站
免费发布信息
学习态度的养成
  • 学费:180元
  • 地址:江都区 180.119.44.* 江苏省扬州市电信
    • 联系人:孙老师
    • 电话:1895105****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
      • 便民网提醒您:让你提前汇款,或者价格明显低于市价,均有骗子嫌疑,不要轻易相信。
  • 信息详情
做任何事情,除了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之外,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。

 态度是一个人对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,其中包含着自己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倾向性。有人从小就不喜欢猫、狗之类的动物,一遇到它们就想躲避,要让他去深入了解这些动物的习性,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。人对某件事情的态度对其行为会产生强烈的影响,如果他喜欢这件事情,他的态度就会促使其立刻行动起来;如果他不喜欢,甚至对此事深感厌恶,他的态度就会促使其抑制行为的倾向。学习也是如此,如果师生关系、生生关系是和谐的,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也是充满期待的,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就会支持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。

 人对不同的事物会抱持不同的态度,这些态度的养成是长期积淀的过程。美国著名的教育家、课程理论专家泰勒对此进行过仔细的研究,并归纳出以下四种态度养成的方式:

 环境的同化作用。人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群体的态度,对其态度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。父母的饮食习惯、生活习惯以及对待外界事物的方式,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们产生影响,让孩子也形成类似的、对相关事物的应对态度。人的很多态度往往在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,就已经被家庭以及周围的环境给同化了,以至于在这样的群体中,人们做的一些事情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。

 某种类型的经验引起的情绪效应。一位教师课上的好,每节课都能带给学生意料之外的收获和深刻的认知体验,几次课之后,学生就喜欢上了这个教师,经常盼着他来上课,这是在学习中逐渐形成正向的情绪效应和态度的典型事例。若学生在某一特定关系中总是获得不愉快、不满意的情感体验,那么他就会逐渐形成对此问题的负面态度。

 创伤性经验。因为某次刻骨铭心的经历而产生的对某件事物的态度,“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”就是如此。校园暴力、意外伤害、心理疾病……,都可能导致人的心理、情绪甚至生理的不正常反应。

 直接的智力过程。即通过学习来强化学生对某些事物的态度的过程。当学生了解特定行为的含义、能分析出特定事物或者程序的本质时,他就能更加容易地参与到相应的智力活动之中,在智力分析中获得知识,并形成偏爱或者厌恶的态度。

 上述四种方式中,“创伤性经验”这种态度养成的方式并不是很普遍,其他三种方式在态度的养成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这就提醒我们:

 首先,要尽可能地创设良好的家庭、学校和社区的环境,让其向有利于孩子养成所期待的态度的方向发展。我们所期待的态度是社会性的,是与公民的基本素养直接相关系的,而不是自私的态度。要通过建构家庭、学校、社会“三位一体”的新型关系,使得各方都充分意识到培养健全公民的价值和意义,并在孩子态度养成方面达成一致性的目标。家长和教师多关注孩子的长远发展而不是眼前的既得利益,对于促进孩子社会态度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。

 其次,要多创设机会,让学生以所期望的方式行动,并从中获得满足感。态度是从亲身经历和体验中逐渐感悟出来的,要想让学生对某一个职业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,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亲身去尝试,在不断的实践、感悟,在酸甜苦辣的多味体验中逐渐形成。学生有探索的天性、有感悟新知的好奇心,他们的很多期待和愿望其实并不复杂,关键是我们要意识到,要明白满足学生的这些期待本身所蕴含的教育价值,同时尊重他们的这些期待,多给他们提供体验、感悟的机会。

    第三,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,为学生提供对社会情境的广泛分析,帮助学生加深理解,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理想的态度。怀特海说:“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有害的。只有那些能够和人类的感知、情感、欲望、希望,以及能够调节思想的精神活动联系起来的知识,才是有价值的。”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情境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认识,这其中有些是正确的,有些是偏见。课堂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,就是设法将相关的知识与现实生活、与社会情境建立联系,通过科学的原理来分析和认识世界,帮助学生看到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所抱有的偏见和成见,发现禁锢他们理解、使他们看不到社会观点的逻辑的内在原因。这样的发现之旅,对学生来说极为重要。教师在科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所架设的这座桥梁,有助于促进学生唤醒生活中的直接经验,把自己亲身经历、亲眼所见相关事项与所学的知识建立联系,从而反思自己所持观点的意义,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扬州便民网看到的,谢谢!

  • 您可能感兴趣
查看更多
    温馨提示:本页信息由用户及第三方发布,真实性、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,请仔细甄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