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州
切换分站
免费发布信息
高考病句辨析的7个切入点
  • 学费:150元
  • 地址:江都区 218.91.10.* 江苏省扬州市电信
    • 联系人:张老师
    • 电话:1826226****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
      • 便民网提醒您:让你提前汇款,或者价格明显低于市价,均有骗子嫌疑,不要轻易相信。
  • 信息详情
1.句首有介宾短语,审视是否缺主语
句首的介宾短语如“通过......”、“经过......”、“在......中(下)”、“从......中”等,一般充当状语,表明原因、理由或时间或处所等,它后面没有主语时,就有可能是缺了主语了。如1992年全国高考第4题D项:“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,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,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。”句首的介宾短语“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”充当句子的状语,后半句的“他”用在使令动词“使”之后,也不能充当全句的主语,全句缺主语。

2.谓语后的宾语部分较长,审视是否缺宾语中心语

在一个句子中,如果宾语部分比较长,要特别注意是否缺宾语中心语。如2002年高考第6题: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,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,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,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。”句中“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”是谓语“进入”的宾语部分,稍加分析即可发现:“进入……归属……分成”不能搭配,“进入”应与“阶段”搭配,所以“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”只是残缺的宾语中心语“阶段”的限制成分。(注:该句错误不止一处)

3.句子成分齐全、搭配合理,审视是否合乎逻辑

如果一个句子成分齐全,搭配合理的话,就要想到检查它是否合乎逻辑,因为这时语法知识是帮不上忙的。如1995年高考第6题:“在古代,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,没有乐谱资料,既无法演奏,也无法演唱。”对这道题,用语法知识是检查不出毛病的,我们只有审视它的逻辑。据该句表述,似乎“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既无法演奏,也无法演唱”,这显然是不符逻辑的,既无法演奏又无法演唱的东西怎能说是音乐作品呢?

4.句中有并列结构,审视其各项能否并列,能否与相关的词语搭配

(一)不合逻辑。

并列结构,并列的各项不能有意义上的交叉、范围上的包含与被包含,否则会引起矛盾。如2000年高考第5题B项:“我们报刊、杂志、电视和一切出版物,更有责任作出表率,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,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。”句中的“报刊”、“杂志”、“一切出版物”不能并列,因为 “报刊”包括了“杂志”,而 “一切出版物”又 包括了“报刊”。

(二)搭配不当

并列结构的各项,在句中充当同一成分。如果充当主语,就要考虑平列的每一项是否能与共同的谓语搭配;如果充当谓语,就要考虑平列的每一项是否都能与共同的主语和宾语搭配。如1999年全国高考题第5题A项:“今年春节期间,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、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,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。”句中的“消防车、消防官兵”是平列短语,在句中充当主语,它们的共同谓语是“放弃”,可以说“消防官兵放弃休假”,但不能说“消防车放弃休假”。

(三)表意不明

表意不明,就是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清楚,不明了。主要表现有两种: 一是指代不明,常常表现在代词(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)指代的对象不明确;二是歧义,即一句话有多种解释,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迷惑或误解,特别是歧义现象比较复杂,歧义产生的原因有用词、语音、结构、停顿等方面的原因。综观历年各地高考表意不明病句题,其所选的病句错误类型都是十分“典范”的,虽然通过各种措施增加迷惑性,但总体来说,其“病征”是十分突出的,而且也有一些规律可寻。

(四)语序不当

5.定语或状语复杂,审视其能否与中心语搭配、排序是否恰当

(一)能否与中心语搭配

如1991年“三南”高考第4题A项:“我们要下大决心,花大力气,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”句中的“把我国的教育事业”作谓语“达到”的状语,“达到”不是表处置的动词,“把......事业”与“达到”不搭配,可将“把”改为“使”。

(二)排序是否恰当

多项定语的排序顺序一般是:①表所属的名词、代词(表示“谁的”);②指示代词或数量短语(表示“哪一个”或“多少”);③动词或动词短语(表示“怎样的”);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(表示“什么样的”);⑤表示性质或性别的名词(表示“什么”)。多项状语的排序顺序一般是:①条件;②时间;③处所;④语气;⑤范围或否定;⑥程度;⑦情态;⑧对象。当试题中的定语或状语不止一个层次时,就应该考虑其排序是否恰当。如1998年高考第5题D项:“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,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。”句中的“几个学校”充当“领导”的定语,“几个”表数量,“学校”表领属,按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,表领属的定语应放在表数量的定语之前,即“学校的几个领导”。由于多项定语排列不当,句子产生了歧义。

6.句中有肯定与否定(或正面与反面)相叠的短语(如能否、优劣、好坏等),审视是否需要配套使用类似的短语

请看1995年上海高考试题第3题A项:“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。”前半句中的“好坏”是正面与反面相叠的短语,而后面的“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”只是从肯定这一角度讲,没有从否定的角度讲。这个句子应改为:“机器质量的好坏是能否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。”

7.如果是否定句或反问句,审视否定是不是恰当

汉语语法上有如下规律:单重否定句表示否定的意思,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的意思;肯定句式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(因为反问格式相当于一重否定),单重否定句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,双重否定式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。当一个句子既是否定句又是反问句时,尤其要谨慎辨析。如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第6题B项:“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,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?”后一个句子既是一个双重否定句(“否认......不”是双重否定),又是一个反问句(“谁又能......呢”),因为双重否定式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,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“不需要学习雷锋了”。显然该句否定不当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扬州便民网看到的,谢谢!

  • 您可能感兴趣
查看更多
    温馨提示:本页信息由用户及第三方发布,真实性、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,请仔细甄别。